logo logo
logo

優勢產業

首頁 優勢產業智慧機械

智慧機械

  • 日期:2024-04-07
智慧機械

 

一、政策方針 

為因應物聯網、3D列印、人工智慧(AI)、機器人等科技 對生活與產業的巨大變革,再加上美中貿易戰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帶動全球供應鏈重組浪潮,臺灣延續2016年推動之「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於2020年提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戰略,希望能夠藉由加速導入5G和AI應用,進而帶動產業智慧化、數位轉型與創新應用,達到臺灣產業鏈智慧化及擴大產業產值之效益。 

以下簡介該方案措施: 

 

1.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 

以建構臺灣智慧機械產業新生態體系為目標,並以臺灣精密機械及資通訊產業為基礎,逐步發展各種解決方案,以協助重點產業導入智慧製造。 

2智慧製造技術驗證場域 

為一全國產化打樣中心,採用100%全國產高階機械加工設備,串接國內自研自製之數位化生產系統,發展機械加工應用服務模組,實現9種零組件混線智慧製造生產線。該場域扮演國內智慧製造規劃中心,向業界展示國產化設備工業4.0應用全貌。 

3.智慧機械園區 

配合產業特性、需求及聚落所在地,台中市政府擴大臺中豐洲科技工業區腹地,成立「智慧機械園區」,可作為業者建置廠房和試驗場域的選擇。 

 

二、產業發展概況 

1. 產值規模 

機械產業於2017年成為繼半導體與面板產業後,臺灣產值第三大產業。依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料,2019年受美中貿易衝突加劇與產業機械需求大幅減少影響,產值較2018年衰退9.3%; 2020年又因COVID-19疫情、美中貿易站與科技戰延燒等因素,使產業對機械設備需求持續減少。預期在疫情逐漸趨緩且各國更加重視供應鏈韌性的情形下,帶動機械製造數位化市場商機,2022年產值可將回升至疫情前水準,達到新臺幣1.2兆規模。另根據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TMBA)公布資訊,2021年臺灣工具機的出口總額 為27.8億美元,較2020年21.5億美元成長29.1%,合計出口金額約16.8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60.4%。 

 

圖1  2019-2023臺灣機械產業產值概況及預測 

2. 產業鏈 

臺灣工具機及零組件產業聚落完整,可分為材料、零組件、整機等層面;應用於汽車、航太、模具製造、3C 產品等領域。相關業者具備生產效率與彈性,可滿足相關外商對工具機及零組件之需求。 

 

3. 產業聚落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目前臺灣機械業營運家數約有18,000間,相關從業人約逾30萬人,除了已在北、中、南形成相關產業聚落,也造就許多重要廠商的成立。 

1)北部聚落

北部方面已在新北市、桃園與新竹等地形成精密感測設備、電子與半導體生產設備、自動化元件與系統整合、工業電腦、控制器產業聚落,代表性廠商包括總部在臺北的友嘉集團,及台達電子、研華科技等。 

2)中部聚落

臺中和彰化一帶則有工具機與零組件、滾珠螺桿、線性滑軌、產業機械(木工、紡織、橡塑膠機械)、智慧機器人、自動化元件與系統整合產業聚落,重要廠商包括上銀科技、銀泰科技、均豪精密工業等。 

3)南部聚落 

至於嘉義、臺南和高雄等地,則已發展出工具機與零組件、產業機械(螺絲成形加工、橡塑膠機械)、智慧機器人、控制器、精密模具等產業聚落,以東台精機、精湛光學及鈦昇科技等較具代表性。 

  

臺灣精密機械產業聚落 

三、共創商機 

 

1.共同發展智慧製造應用方案 

臺灣於半導體、資通訊、金屬加工、汽機車零組件、石化產品等皆已發展出完整的產業聚落,搭配綿密的機械產業供應鏈,以及政府積極推動的產業園區與租稅優惠措施,將提供外商發展、驗證創新性智慧製造應用方案的最佳場域。 

2.跨領域供應鏈合作轉化開發成果 

美中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使企業更加重視供應鏈韌性議題,不僅加速產能與市場的重新布局,對於導入數位及智能化也更加積極。臺灣機械產業聚落與供應鏈完整,再加上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具有發展優勢、擁有豐沛的研發能量、能配合客戶需求快速因應及彈性調整。 

3.布局持續成長之智慧製造市場 

工業4.0已是全球趨勢,加上美中貿易戰促使廠商重新調整產能布局,原本集中於少數生產基地的供應鏈,開始出現區域化、分散化趨勢。此趨勢預估將帶動各地製造業提高垂直整合程度及自動化、機器人等智慧機械之需求。其次,COVID-19疫情延燒亦讓清潔、醫療領域等服務型機器人之需求增加。未來相關外商可透過投資臺灣,參與臺灣智慧機械產業發展商機,進而爭取區域/全球市場。 

 

四、投資獎勵措施 

1.租稅措施

 

  表一 租稅優惠措施

鼓勵發展方向

優惠措施

研發與引進技術或機器設備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 15% 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 額度內,分 3 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產發署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投資智慧機械 / 5G 相關項目

  • 智慧機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元素,進行自動排程、彈性或混線生產等功能之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5G:相關投資項目包括 5G 通訊系統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資安:企業投資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之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納入投資抵減範疇
  • 當年度投資合計達新臺幣 100 萬元以上、10 億元以下者,可採「投資金額的 5%,於當年度抵減營所稅」或「投資金額的 3%,於三年內分次抵減營所稅」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 30%
  • 適用期間至 2024 年 12 月 31 

員工獎酬股票

  • 公司員工取得 500 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 2 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外籍特定專業人才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 300 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進駐各類產業園區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其他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2. 補助措施 

1)全球研發創新夥伴計畫 

為鼓勵可與臺灣產業互補互利之外商企業來臺從事研發創新活動,凡具備a.國內外尚未成熟之技術,可在未來產業發展中產生策略性之產品、服務或產業;b.具潛力可促使臺灣產生領導型技術或大幅提升重要產業競爭力和附加價值;c.進行關鍵及共通性技術研發、上中下游技術整合或跨領域技術整合,可創造產業鏈價值等條件,並通過經濟部審核者,最高可獲得總研發經費50%之補助。 

2)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 

為打造台灣成為高科技研發中心,吸引全球技術領先的國際大廠在臺設立高端研發基地,紮根布局前瞻技術並與我國產業鏈合作,打造研究、共創及發展的分工合作體系,以強化我國領導型產業技術競爭力,並加速新興產業聚落發展,通過經濟部審核者,最高可獲得研發經費50%之補助。 

3)產業升級創新平臺輔導計畫 

為引導產業朝高值化發展,鼓勵業者切入高階產品應用市場以提升整體產業附加價值率,經濟部產發署與科技部共同推動「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針對在臺擁有研發團隊的企業,提供主題式研發計畫40%以上的專案經費補助,及業者自提研發計畫最高40%之專案經費補助。 

 

五、我國代表企業 

1.工具機 

1友嘉集團

總部位臺北的友嘉集團旗下共有工具機、產業設備及綠能等三大事業群,藉由52個品牌、79個生產基地的優勢,近年積極推動智慧製造,已形成智慧化加工系統。 

2東台精機  

東台精機除了切削工具機開發與應用研究外,更跨足超音波輔助加工、雷射加工及金屬3D列印等先進製程領域,提供客戶推動智慧機械一站式服務。 

3永進機械 

為臺灣少數場內擁有鑄造廠之工具機設備業者,可全面推動鑄造、機械加工、機台組裝、檢驗及包裝出貨等一貫化生產作業的工具機業者。 

2.工業機器人 

1上銀科技 

上銀科技主要從事精密滾珠螺桿、線性傳動元件及工業用機器人等研發製造。目前上銀正逐步由個別零組件轉型為系統開發,並積極投入醫療器  材、太陽能、風力發電、半導體、資通訊、精密工具機等領域,以協助臺灣產業朝智慧製造發展。 

2台達電子 

台達電子具變頻器、伺服驅動系統、電源管理、感測器、邏輯與運動控制、工業機器人,以及圖控軟體和工業資訊管理系統等智慧機械之製造研發能量。 

3達明機器人 

達明機器人成立於2016年,該公司現已是全球第二大市占率的協作機器人品牌,可提供內建視覺的協作機器人、智慧工廠管理軟體及應用解決方案。 

3.智慧自動化 

1研華科技

研華科技是臺灣全方位系統整合及設計服務的領導廠商,提 供遠端 I/O 模組、工業通訊設備、自動化控制器及 I/O、嵌入式自 動化工業電腦、工業平板電腦,以及智慧工廠雲端整合、智能設備自動化等產品與解決方案。 

2盟立集團  

盟立集團成立於 1989 年,為臺灣自動化工程服務之大廠,可提供自動化生產及製程應用設備與產品,如觸控面板傳送設備整合系統、潔淨室製程間之搬運 / 運輸及儲存等物流設備、自動儲運系統、機器人應用、電腦網路設備之服務與工業控制器等。 

六、外商成功案例 

1. 生產及技術面 

德國倍福(Beckhoff)與銓寶工業簽訂吹瓶機產線智慧化系統解決方案合作意 向書,以強化雙方在資訊、通訊和傳輸等領域之合作。 

日本安川公司在台灣投資機器人研發與展示中心。 

2. 跨領域產業合作 

美國量測設備大廠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與臺灣半導體廠聯發科於2020年宣布將就5G市場商機進行技術合作。此外,美國工業自動化大廠洛克威爾(Rockwell Automation)近年成功協助台灣特殊學名藥廠導入製成智慧解決方案,未來亦將以此為範本,為國內不同產業提供傳統製程升級、科技系統預測維護、機械串聯及廠房節能等智慧工廠之客製化服務。

3. 試驗場域合作 

「智慧機械雲科發展計畫」成功串聯美商歐特克(Autodesk)、微軟、日商三菱電機,以及臺廠研華、科盛等知名業者合作,共同帶動台灣機械業者數位轉型。法商達梭系統 (Dassault Systèmes)除了已在臺設立研發中心、與友嘉集團結盟搶占智慧工廠商機外,與工研院合作建置智慧製造技術驗證場域。 

4. 人才培訓面合作 

德國博世Bosch公司與成功大學合作,在成大設立智慧製造創新中心,培育工業4.0人才。美商洛克威爾與臺中逢甲大學簽屬產學聯盟合作備忘錄,除了引進智慧設備、設置智慧機械專業課程外,特別設置「企業聯網應用 實驗室」作為訓練教室,以及「智慧製造實驗室」作為展示場域,協助臺灣培訓智慧機械中高階人才。 

 

 

 

回上一頁